为进一步加强我市社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发展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推动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近日,我市出台《滨州市社区社会工作专项计划实施方案》,决定2017-2020年在全市范围内实施“14333”社区社会工作专项计划。
突出一个目标
建立健全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政策制度,加快培养社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培育发展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组织,健全完善“四社联动”服务机制。2017年,在30%的城市社区开展专项试点,推进现有社区工作者向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过渡;到2020年,城市社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配备实现全覆盖,农村社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配备率达到50%,争取广大基层党组织成员、城乡社区自治组织成员及其他社区专职工作者、社区服务人员能够普遍掌握社会工作方法和技巧,有效满足社区居民服务需求,实现社会工作与社区建设融合发展。
围绕四大任务
一是通过健全社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制度,完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大力培养社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壮大社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二是按照每百户30平方米标准配建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开发设置专业岗位,培育发展社会工作类社区社会组织,不断拓宽社区社会工作服务平台。三是根据社区发展特点和社区居民需求,分类有序推进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推动社会工作方法与党的群众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四是打造“以社区为平台,以购买服务为保障,政府扶持监督、社会组织承接、专业社工引领、项目化运作、志愿者参与”的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新模式。
经历三个阶段
2017年8月-2017年12月为工作试点阶段,对已确定的35个试点社区进一步明确任务,充实方案,先行先试,总结经验。2018年1月-2020年6月为全面开展阶段,在试点基础上,设置社区社会工作专业岗位,搭建社区社会工作服务阵地,开发社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健全完善“四社联动”服务机制,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各项工作任务。2020年7月-2020年12月为评估总结阶段,对各县区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评估验收。
实施三项计划
一是实施城乡社区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计划。依托高等院校、各类培训机构分级对城乡社区工作者开展培训,支持社区工作人员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等各种职业考试和学历教育考试,到2020年,实现城乡社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配备目标。二是实施城乡社区社会工作类社会组织培育发展计划。力争到2020年,城市社区平均拥有不少于10个社区社会组织,农村社区平均拥有不少于5个社区社会组织,全市培育发展20家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实现每个县区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达到2家以上。三是实施社区社会工作服务品牌计划。围绕服务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低收入家庭、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等,积极推进市、县、乡镇(街道)三级开展各具特色的社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打造一批社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品牌。
提供三大保障
一是把加强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纳入和谐社区建设范畴,列入社区服务体系建设重要议程,统筹规划,加强领导,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推进社区社会工作服务。二是将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逐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鼓励社会资金支持购买社区社会工作服务。三是广泛宣传发展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经验做法和优秀社区社会工作者的先进事迹,提高社会对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的知晓度和认同度,为推进社区社会工作服务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